第73章 菩提

应托雷红叶的要求,余生引着他去见了静慈和尚。

只是静慈和尚给托雷红叶的第一印象似乎并不怎么样。

从本能寺离开后的静慈多年来一直颠沛流离,直到到了凌云寺后才得以安身。所以整个人已经失去了当年与余生初见时那副宝相庄严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经历俗世红尘后的沧桑感。

他的头顶上的戒疤在他偏黑的皮肤上丑陋的挂着,他的皮肤也如同这些草原人一样的粗糙,双手的骨节也已经变得粗壮,再不见少年时那副干净利落的样子。

托雷红叶见了后,眼底闪过一丝肉眼可见的失望。他的心底想见到的,更多的是那种身披袈裟,皮肤白皙,气质庄严的僧人,而不是像眼前这般落魄,看起来宛如流民一样的和尚。

“不知这位大师法号?”尽管心里已经想着要把眼前这个和尚拒之门外,可是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静慈。”静慈和尚冲着托雷红叶双手合十诵一声佛号,托雷红叶见了这一幕,居然觉得眼前这人在冲他诵佛号之时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不过紧接着崽看过去,就发现静慈和尚依旧是那副落魄的模样。

托雷红叶沉默了一会儿,最后又开口问道:“静慈大师有所不知,我本人也对佛法异常推崇,年轻时曾读过不少佛教典籍,对佛法也算是有些心得,只是心中始终有一问而不得解,今日得见静慈大师,想着看看能不能从您这里找到答案。”

这就是托雷红叶想出的法子,倘若他真能解得了自己的疑问,那么就说明眼前这人的确有几分本事,就算留下他在草原又如何?可是如果解不了,亦或是解得不合乎自己心意,那么恰好就可以借机拒绝。这样做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可以不悖了余生的面子,真可谓一举两得。

“施主但说无妨。”静慈显得极为平静,比起当年那个与余生对弈的小沙弥而言,如今的他已然判若两人。

“佛教中有两首着名的偈子,其一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其二则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这是佛教典籍中最为着名的两首偈子,偈子所代表的人物便是佛教中举足轻重的两位。一是神秀,二是惠能。两首偈子是在两人竞争弘忍祖师传法之人时所做,偈子背后不仅仅代表着二人的心态,更是代表着两种势力。

其一为以神秀为代表的苦修派,主张严于律己,以不断精进佛法与自身为基础, 进而成佛步骤。

而以惠能为主的佛教另一派系,则主张顿悟。他们认为一味苦修根本无法成佛,唯有借助顿悟,悟出一个空字,方能得见灵山。两个派系之间水火不容,即便是神秀与惠能已经逝世多年也无法调和。

而紧接着托雷红叶便向静慈问道:“只是不知道这两首偈子,在大师看来哪一首能称得上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