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大宋的科举制度堪称当世无双,无人能及,
试问,在此等优越的环境之下,大宋可有哪位官员会心生反意?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个国家不曾亏待过任何一名臣子,使得他们根本就生不出造反的念头来,
毕竟,拥有着如此仁善、宽容的皇帝以及开明公正的朝廷,又有哪个官员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找事儿去造反呢?
【到了明代,科举考试得到了快速发展】
【明代科举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形成了四级考试制度,包括大学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在各省举行,录取的考生称为“举人”】
【会试在都城举行,录取的考生称为“进士”】
【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录取的考生根据成绩分为三甲?】
【明代科举也称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是主要的科举考试形式】
【之后也一直沿用此方式选拔人才】
【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各朝各代的官员们手握纸笔刷刷地在纸上不停地记录着,
他们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毕竟,眼前所呈现的是后世朝代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本朝的治理和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此现成的东西摆在面前,若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
若是真有人对此视而不见,那可真是愚不可及啊!
所以,在场的每一个官员都深知这份资料的重要性,
纷纷下定决心要将这个科举制度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如果明天皇帝下达相关任务落到自己头上,那么凭借这份详细的记录,必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使命,
从而升官进爵,在朝堂上风光无限,
如此天大的功劳,试问又有谁不想得到呢?
因此,这些官员们一边奋笔疾书,一边已经在脑子里盘算起来,
他们想象着第二天早朝,
到时候朝堂上必然一片混乱,
各种争论声、争吵声响彻整个宫殿,
大家肯定会为了争取负责推行科举制度这件大事而明争暗斗,互不相让,
想到这里,不少官员暗自决定,等回到家中后定要早早做好应对之策,
他们有的打算向皇帝毛遂自荐,思考怎样展现自己的才能,
有的则动起了歪脑筋,想着如何给竞争对手泼脏水,让他们失去竞争资格,
总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在朝堂之外悄然打响……
不难预料,待到第二日清晨上朝之时,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将会是一群顶着黑眼圈、双目无神的大臣们,
但即便如此疲惫,也无法阻挡他们对权力和功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