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
当然黄巢不会犯王莽的错误,在公元9世纪搞什么社会主义土地改革。
而是实行后世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土地国有制。
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要在根本上断绝土地兼并的法律基础,把这颗封建社会的毒瘤摘除干净。
当然要想人民过得好,光规定土地国有是没有用的,关键还在于发展经济。
其中最核心的还是要发展农业。
虽然在黄巢的推动之下,全国的工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河南道已经基本进入了工业化社会。
不过这个所谓的工业化,非常的原始和初级,主要还是以手工业和采矿业为主,在生产力方面承担不起带动社会整体经济的重任。
而农业作为封建社会的支柱产业,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左右国计民生的发展。
所以大力发展农业实际上才是中华帝国的立国之本。
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已经无法养活大量的人口了。
以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将成为未来的农业发展的主流。
所以想要发展农业首先发展水利。
好在这个时代中国的自然环境破坏的还不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还能够通航船只,水也没有浑浊。
即使是后世的黄土高原,现在也有大片的森林。
所以在这个时代发展水利还是相对容易的。
从大禹治水算起来,我华夏先民发展水利工程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华夏是真不缺发展水利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华夏一直缺的不过是组织水利工程建设的国家力量罢了。
而黄巢的政权最大的优势恰恰就是组织能力。
黄巢的政权是从组织性最强的工业生产起家的,所以黄巢的官员梯队里排满了擅长组织工程和生产的建设型人才。
其中唐朝大臣、水利专家,医学家孟诜之曾孙孟府。
孟府是孟简的儿子,德州平昌县(今山东省临邑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