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李密与杨侗成功达成投诚协议以来,李密为彰显其归顺之诚意,可谓是煞费苦心。除爽快应下与洛阳方面所提的以丰厚财宝换取急需粮食之举外,更是出人意料地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将此前背信弃义、从杨侗麾下转投至自己帐中的雄武郎将千洪建完好无损地送回杨侗处。
当杨侗获此喜讯时,心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不禁脱口赞道:“观此情形,这李密果真是真心实意欲向朕俯首称臣呐!”
而此时前来传递消息并禀报此事的元文都亦是深表赞同,赶忙进言道:“陛下圣明,如今李密已然表明心迹展现诚意,咱们自然亦不可毫无作为,理应有所回应以示友善。依微臣之见,不妨赐予李密些许官职,使其知晓若能忠心耿耿为我朝效力,必能得到相应厚待与封赏。如此一来,既可安其心,又能为我所用,实乃两全其美之策呀!”
杨侗听闻此言后,龙颜大悦,不禁连连颔首表示赞同,口中更是赞不绝口:“爱卿此计甚妙啊!真乃高瞻远瞩之谋!既然如此,朕自当亲自提笔修书一封给那李密,责令他尽快派遣使者进京接受封赏!”话音未落,只见杨侗猛地一挥手,当即高声呼唤侍从前来伺候。不多时,数名侍从便手捧着笔墨纸砚匆匆而至,整齐地摆放在御案之上,一切准备就绪只待皇帝陛下挥毫泼墨、一展文采。
此时的杨侗心中暗自思忖着:如今有了李密这股强大的助力,往后诸多事务便无需再完全仰仗王世充一人了。想到此处,他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
而另一边,李密正在书房之中细细端详着刚刚由杨侗派人送来的书信,越看越是心花怒放。他深知自己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功夫,眼下只要能够牢牢稳住东都洛阳杨侗那里,那么即便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宇文化及及其麾下骁勇善战的骁果军,他也能泰然处之毫无畏惧。不仅如此,倘若时机得当,说不定他还有机会将宇文化及手中的这支精锐部队收归己用呢。
想到这里,李密霍然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凝视着站在一旁的房彦藻,然后沉声下令道:“快去替本王传召元帅府记室参军李俭以及上开府徐师誉等诸位大人速来书房相见,本王有事要委以重任!”
房彦藻闻言不敢怠慢,连忙拱手应诺道:“遵命,魏公!小的这就前去传唤。”言罢,他便急匆匆地转身离去执行命令去了。
杨侗亲自出面引见李俭等一干众人,并当场任命李俭为司农卿一职,同时将徐师誉擢升为尚书右丞。不仅如此,还特别赐予他们出行时可配备引导随从以及声势浩大的铙吹乐队。待这些人返回所住宾馆之时,更是发现早已备好琳琅满目的玉帛和丰盛可口的酒食佳肴在此静候,更有专门的使者恭迎接待。
紧接着,一道诏书降下,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以及魏国公等一系列显赫官职爵位。诏书中明确要求李密首先全力平定宇文化及之乱,待到功成之后再入朝辅佐政事。此外,徐世积亦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与此同时,皇上下诏大力褒扬李密之忠诚不二,宣称凡有关用兵作战的机制策略等等事宜,均需呈报并接受魏公李密的调度节制。
元文都见此情形心中大喜过望,自以为通过此番和解之举,天下终将得以太平无事。于是乎,他兴冲冲地在上东门精心筹备了一场盛大的酒宴,广邀宾朋共享欢乐。段达等人几杯酒下肚子之后,趁着酒兴走到大厅中央跳起舞来,在场之人皆纷纷起身翩翩起舞响应,共同欢庆这一难得的时刻。
然而就在此时,王世充原本还算镇定自若的面庞突然微微一颤,一抹不易察觉的阴霾迅速掠过他的双眸。紧接着,只见他犹如一只狡黠的狐狸般,不动声色地伸出手去,轻轻地拉住了身旁的起居侍郎崔长文,并将其拽至一个僻静的角落。
待二人站定之后,王世充刻意压低了嗓音,仿佛生怕被旁人听见一般,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恼怒和疑惑:“如今这朝廷怎会如此糊涂!竟将这般至关重要的官爵随随便便地赐予李密那帮贼子!实在令人费解,也不知上头那些人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崔长文自然明白王世充心中的不满情绪,可面对这位位高权重的郑国公,他也不敢贸然多言,只得小心翼翼地劝慰道:“郑国公息怒,依下官之见,李密他们所获封的那些官职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实际上并无多少实权,您大可不必为此事过于忧心忡忡。”
听到这话,王世充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哼!本公又岂会不知其中奥妙?但我真正担忧的并非这些官职本身,而是唯恐陛下尚且年幼无知,会被李密等一干奸佞小人巧言令色所蒙蔽,从而误了国家大事!”说罢,他猛地一把举起自己手中的酒杯,仰头一饮而尽,似乎想要借助杯中的美酒来掩盖住内心深处那一丝丝心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