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个日日夜夜也不见得能织出一件衣裳,上百天的辛勤劳作也不见得能换来一床新被子。这是很多人都还光着屁股的时代,也是很多百姓盖不起暖被的时代。
农人种禾收稻,剩下的稻草也是件宝贝。盖房搭圈少不了它,烧水做饭少不了它,捻绳编鞋少不了它,编席垫床少不了它,甚至有的人家,还需拿它填充被褥,填充进衣服里御寒。
人赖它御寒,牲口也赖它御寒,可稻草真是万能的吗?不是!稻草塞进被褥里怎么着都会漏风,或许前面盖得好好的,一翻身,稻草就再也维持不住先前的模样。但凡漏出条缝隙,也够得人头疼脑热了。
稻草也经不住压,经不住折,用的时间久一点,仍会和寒风一样冰凉。
缺衣少药,无衣者亦无药,这就是麻绳断细处,这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可怕的还不止是雨,冰雪之冬才是这个时代最难挺过去的。
……
几个堂主都没死,还给伤重的那两个治了治,最终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也不怕对方报复,这些堂主都是四十多将近五十岁的年纪,就是再过二十年、四十年,这些人的天赋有限资源稀缺,顶了天了也就是刚刚死去的高三豹这种水平。
说是废物,在一地一城称雄毫无压力。说是高手,这几个堂主却也上不得台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人而已。
又多休息了一天,天一亮,大家就开始启程,继续顺着长江往下。
船行得缓,风是东南风,逆风却顺水,一日一夜,便到了江阴。
江阴也叫暨阳,是江南地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人汇聚在此,便也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地方习俗。
农历三月对江阴来说十分重要,既是重要的农事月份,当地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也在这段时间里——集场。
江阴集场由来已久,“集”、“场”二字,是外在的商业表现,更确切地说是一场隆重盛大的庙会。
每年的三月十五日,青壮们会抬着各路菩萨与仙神出游,掮旗擎伞,置仪仗立麾盖,热闹不凡。
人们不仅会烧香念佛,同时还会演戏酬神,戏曲、杂技、民俗歌舞表演是必定不会少的。
对百姓来说,有热闹的地方就可以摆摊,以至于商业氛围差点盖住了庙会祈福祭祀氛围。部分人可能不去会烧香,但一定会去趁集市上热闹逛街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