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就从蓬莱府的人口买卖,一直介绍到了琉球,单廷圭已经在琉球岛的西岸修建了几个小型军事堡垒,根据他的上奏,这个时代的琉球仍旧是蛮荒之地,瘴气横生,多有野人部落出没。
但福建沿海的渔民们为了生存,已经进入到了岛上,按照单廷圭的说法,琉球若要拓荒为良田,还需要很多年,但这里颇产水果,也可以种植甘蔗,可以发展一下制糖业以及果酒酿造等。
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这件事就可以继续推行下去。
随着王伦的介绍,与会诸臣大约也有听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要以水师开路,北起高丽、东至倭国、南经琉球一直到东亚诸藩属国,要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航海啊!
一些大部的官员们已经开始默默计算朝廷的投入和未来的收益了,王伦详细介绍了一番后,说:“开海事宜急切不得,宜以国进推动民进,河西走廊既已经光复,丝绸之路东段畅通,咱们便再替后世子孙,将这‘海上丝绸之路’也一并打通了!”
“丝绸之路”的概念是王伦提出来的,现在他再次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许贯忠拈着胡须,在心中盘算了起来。
朝廷已经整合了前朝的皇家所存地图,半个亚洲已经被朝廷的情报人员探明,与王伦交流最多、也最能理解王伦想法的许贯忠笑了笑,心想陛下还是心心念念于天竺国啊!
若按照王伦的习惯,水师东进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自然是要从陆路与海路一起打通与南亚次大陆的联系。
印度这块地,人口众多,物产富饶,若能将这里变为华夏的经济殖民地,那么就可以吸引足够多的中原百姓向东南开拓。
所以王伦心目中,昊天上帝所赐的华夏应许之地,一直都是东南亚,而不是烂泥一般的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