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蛟龙作祟圣临浮山 群贤毕至雅集醉亭

遗梦南国 章双城 3548 字 16天前

“有劳先生。”

“大哥他多久才能醒过来呢?”

“郎君放心,不出三日,易将军定会醒来。”

“恕我直言,郎君这几日皆在院中等候,何不进厢房探望呢。”

“先生说的是,不过只要大哥能痊愈,我看与不看......都一样。”

行缈稍稍点点头。

“恕在下冒昧,易将军在昏迷时还唤着亡妻名讳。”

“将军如此重情重义,郎君还要多多担待才是。”

“家师曾说过,世间事本就变幻无常,唯有清修自渡,方能化解一切恩怨。”

“先生一言,萧辰谨记。”

萧辰再次拱手。

“既如此,我就准备回去了。”

“药方已给了辛寿,易将军只要按时服用,静心安养,便能恢复如初。”

“多谢先生诊治。”

萧辰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来。

“这些琐碎银钱,就当是我献给茅山各位雅士,还请先生代我送到山上。”

于是行缈点头接过,二人作别不说。

“郎君?”

只见辛寿从大门口跑了过来。

“郎君,门外有车驾前来,说是接郎君去钟山参加雅集。”

“知道了。”

萧辰原本无心参加,可终究是太子殿下帮忙要来的机会,这个面子总要给。

稍作思量后,萧辰便上了牛车,赶赴钟山。

西净坛东北侧的山顶,有一座府院,一时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有陆续抬着酒坛端着肉食的侍从,皆身着皂袍,头戴小冠,个个干净利落,从侧门往来进出。

又见捧着文房四宝的青衣随从,跟在满面春风的诸郎君身后,进了大院。

看样子这钟山雅集,是真够雅的,能参加此次集会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萧辰见门口处有几个熟面孔,便凑了过去。

“主簿博采众长,所写诗文我甚为钦佩。”

“河汉东西阴,清光此夜出。入帐华珠被,斜筵照宝瑟。

霜惨庭上兰,风鸣檐下橘。独见伤心者,孤灯坐幽室。”

“这一句独见伤心者,孤灯坐幽室,深得我心。”

“然我胸中笔墨寡淡,只怕再过十年,亦不及兄之二三啊!”

临川王外兵参军刘嗣芳,对着面前的几人赞扬着司徒主簿萧子范。

“参军此话过谦了。”

“今日集会由刘兄主持,我等定会多多题写诗文,怕只怕几盏清酒过后,未成诗仙,反作醉徒了。”

“哈哈哈......”

萧子范说完,几人仰头大笑。

“无妨,无妨。”

“今日八殿下差我来此,就是要好生陪着诸位大贤。”

“别说是醉酒,此处歌姬、女闾皆是秦淮河上佳品,诸位只有把酒言欢,大展才学,我才能回去交差啊。”

“有参军此话,我等就不客气了。”

着作佐郎刘孝绰,笑意连连。

一旁的谢扬言不禁上前打趣:“佐郎最擅属文,适才说到佳人,某便想起了孝绰兄那首小诗了。”

“哦?刘佐郎作何诗文,能让谢府君如此上心啊?”

司徒主簿萧子范问道。

“诸位稍安,且听我唱来。”

只见谢扬言抚了抚衣袖,正着身子面向了大家。

“桑中始奕奕,淇上未汤汤。美人要杂佩,上客诱明珰。

日暗人声静,微步出兰房。露葵不待劝,鸣琴无暇张。

翠钗挂已落,罗衣拂更香。如何嫁荡子,春夜守空床。

不见青丝骑,徒劳.....红粉妆。”

“妙哉!妙哉啊!”

“佐郎风流,在京都早有声名。”

“能将佳人写得如此欲拒还迎,足见佐郎洞察细微啊!”

萧子范笑的合不拢嘴,众人也都放开了心扉。

刘孝绰虽然脸上微红,但如此私密的小诗,亦可被众人认同,也侧面说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是自然,佐郎自小便被称作‘神童’,如今终日饱读诗书典籍,腹中才学恐非你我之辈能媲美啊!”

谢扬言稍作感叹。

“诸位,还请亭间落座吧!”

刘嗣芳说着,便扬手示意。

余光里看到了大门口的萧辰。

“哎呀!”

“是萧常侍!”

“在下有失远迎,还望常侍恕罪。”

“见过萧常侍。”

几人上前,稍作拱手。

“萧辰不敢,今日乃钟山雅集。”

“萧辰胸无点墨,贸然来此,只怕扫了大家的雅兴,我还是......回去吧。”

“哎,既来之则安之,常侍既已来到钟山,何不与我等畅饮一番。”

一旁的萧子范上前拉起了萧辰的胳膊,众人见状也有些猜不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说这萧子范和萧辰也没什么往来,怎么今日一见就如同故人相逢一般了呢?

这萧子范和他哥哥萧子显,都是临川王的人,怎么就和他萧辰扯在一起了。

“既如此,那就多有打扰了。”

萧辰再次拱手示意。

于是这波人便来到了一处竹林里,竹林深处是一座亭子,顶端的木牌子上刻着:醉风亭

借竹林之名,仿七贤之雅。

亭子旁是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故而引得活水围绕着亭子,只听得虫鸣鸟叫,流水潺潺,好不惬意。

桌案上,美味佳肴罗成了山,一旁的清酒坛挥发出阵阵的香气,萧辰不由得咽了口唾沫,可有好长时间没喝到这么香的酒了。

“诸君,我既奉命操持雅集,还要到门外迎候其他宾客。”

“不过走之前我要设下一个酒令。”

刘嗣芳抚着桌案笑了笑。

“诸位请看,这桌案乃是旋转之物,我已令人间歇转动此案,若这座鸡首壶在停顿时对准了哪位,哪位便要饮酒一觞,赋诗一首。”

“如此酒令,诸君观之如何啊?”

“妙哉!妙哉!”

“吃酒赋诗,乃竹林七贤之雅。”

“参军既效仿圣贤,我等又如何不从呢!”

国子博士范子真,急忙附和道。

谢扬言见状接过了话茬:“是啊,就按此酒令行事。”

“不过参军迎接过宾客,定要回来同我等吃上几盏才行啊。”

“好说,好说。”

刘嗣芳稍作拱手,转身退去不说。

这一桌,共七个人,萧辰被萧子显和萧子范兄弟俩夹在中间,坐在正位;刘孝孺、谢扬言于萧子显右手边落座;刘孝绰、司徒左长史王琳、国子博士范子真于萧子范左手边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