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印度的宗教,那可真是错综复杂。
在末日之前,印度就被称为“宗教博物馆”,是世界宗教的发祥地之一。
印度教是信众最多的宗教,超过 82%的人口信奉它。
印度教又是多神教,神明多达 3.33 亿之众。
它的教义繁杂,既包含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既是禁欲的宗教,又是纵欲享乐的宗教。
印度教还有着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印度一种古老而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
它将人们分为四个主要的阶层:
婆罗门,处于最高等级,这些僧侣贵族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他们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祀的特权,垄断文化教育,出行时昂首挺胸,目中无人;
刹帝利,由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构成,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他们身着华丽服饰,表情严肃而威严;
吠舍,普通雅利安人,从事商业,政治上无特权,需供养前两个阶层,他们终日为生计奔波,神色疲惫而无奈;
首陀罗,多由被征服的土着居民组成,从事低贱的工作,他们往往低垂着头,眼神中满是麻木与顺从。
此外,还有处于种姓之外的“不可接触者”,即贱民,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为低下,备受歧视。他们总是躲在角落里,身形佝偻,生怕引起他人的注意。
种姓制度的特点包括:职业世袭,不同种姓从事特定的职业,世代相传。
内部通婚,各等级之间通常实行内婚制,以保持种姓的纯正。
社会隔离,不同种姓在生活区域、社交活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隔离。
种姓制度在印度历史上长期存在,对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印度复杂的宗教和种姓制度,才导致了『明王教』这样的邪教出现,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