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这份奏报李祯疑惑,陈恪会做一些事,但不用这么做吧?
而朝臣们却反应不一,有朝臣疑惑,“这不是他的风格。”
还有朝臣疑心,“他又想出什么阴谋?”
又有朝臣想到“悍将”的故事,“陈恪还想努力当悍将?”
但不管大家怎么想的,没人肯定他想干什么。
“悍将”派也没想给他戴上悍将的帽子。
因为朝廷上下再次进入欢喜状态,军事上的大捷就是让人开心。
可这种开心状态只持续了两天大家就悲痛了,上虞百姓被屠杀五千余人。
这份奏报是陈恪亲手所书,字里行间充满悲伤,被屠杀的百姓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幅血淋淋的画面,飘荡着地狱般的凄惨哭嚎。
这幅画面让李祯痛哭,让刘太后落泪,让满朝文武掩面而泣。
悲痛过后他们又进入震惊状态,杭州府进行了一场公审大会,海盗首领刀子、倭寇的十余名大武士、梁家军的数名首领被施以剐刑,三千余名贼寇俘虏好似猪狗一般,被一批批的拖上刑场,一柄柄鬼头刀狠狠落下。
这是一场大屠杀,而下达屠杀命令的就是陈恪。
于是李祯在震惊过后知道陈恪为何这么做了,他果然要做些事,但这事做得太狠了,将自己的所有后路都给封死,连刘太后都感叹,“他没必要这么做,我娘俩又没疑他。”
刘太后此话有因,“杀俘不祥”,自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后,这句话人尽皆知。
陈恪不会不知道这句话,但他就这么干了。
于是刘太后的态度变了,感叹一声表达自己的态度,她没怀疑过陈恪的忠心。
对刘太后的这个态度李祯不敢说什么,只疑惑群臣的态度,他们一言不发,连闻风就弹劾的梁坚梁御史都紧闭双唇绝不说话。
而谭远忠、尚善治、曹穆三大阁臣却好像轻舒一口气,凝重的表情轻松下来。
看见三大阁臣的表情,李祯明白他们的心理,陈恪自毁名声,让所有的朝臣都松了一口气,就不想追究陈恪了,上虞县令、守备和那些倭寇死得其所,陈恪再无入阁的可能了。
于是今早的朝会很轻松,李祯肯定,试探性地问一声:“陈恪有功,如何奖赏?”
听到这个问题大家有话说了,包拯出班奏道:“陈恪大功,应封开国侯。”
梁坚立刻出班反对,“陈恪杀俘,不应封侯,可赏赐土地金银。”
他俩的态度代表两种意见,争执中范仲淹说句话:“陈恪若不封侯,必然参加会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让争执的双方立刻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