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华农历史

1940年11月,鄂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改建为鄂省立农学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鄂省立农学院于当年12月由恩施迁回武昌宝积庵原址。

1946年5月,国立武汉大学农学院亦奉教育部令准予恢复。”

说的后面抗战胜利之后,康强的语气才逐渐放松下来。

毕竟那段历史对每个华夏子民来说都是无法忘怀的,这是刻在了血脉当中的国仇家恨!

“1949年,武汉解放,翌年,两校各自去掉校名中的“国立”与“省立”。

并且从1952年起,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鄂省农学院与武汉大学农学院整体合并,同时将南昌大学、豫省大学、桂省大学、中山大学、湘省农学院、赣省农学院的部分系科并入,然后组建成了立华中农学院,校址设在鄂省农学院原址宝积庵。

当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

然后1954年,长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当时,华中农学院的校地在武昌宝积庵,整个校园都被洪水围困,像教学楼、试验田、农业科研等区域都受到了灭顶之灾。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院长童世光提出选择新校址,理由是宝积庵地势低洼,洪水威胁,而且,这里的校舍及农田面积只有400亩,并不适于农业大学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选择新校址尽快迁校。

而在选择校址初期,曾有不同的意见,鄂省政府有同志主张把校址定在沙洋附近的五三农场,而院内还有个别行政领导人则希望选在磨山。

不过童世光院长认为五三农场交通不便,水电供应困难,不利于科技文化交流,所以不适合作为我校校址。

同时,他又认为磨山地区狭小,没有平地,较难建立有一定规模的教学实习农场,而且也不适于综合性农学院的发展。

另外还说明了对新校址的要求:要有广阔的农田,以利于办教学实习农场,学生才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和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