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美国的大面积领土也是从英法等国中买回来的,可先礼后兵这招,赵大早在一千年前就构思并付诸于实际了。
于是在乾德三年(公元966年)灭后蜀开始,赵大在汴梁设立封桩库,之后又在全国设立了大大小小的封桩库,将平定南方割据政权获取的财富以及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提取的一部分存入其中以作为储备金。
如果这个计划最后能成功实施,那么无论是对于宋还是对于辽都是利远大于弊的,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首先两国既避免了因战争而交恶,也避免了因战争而给两国人民带来的创伤以及因战争而对两国国力无益的消耗。
其次宋朝因这个方案的成功实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故土,使北方边疆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让北河北的老百姓可以安心地发展生产。
辽国因这个政策得到了大笔的钱财,人民从此可以过上更加美好而安逸的生活。如果双方达成协议,宋辽澶渊之盟后百年的和平将提前20年实现,并且宋也不必再向辽每年纳贡。
小主,
燕云十六州是石敬瑭在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为换取辽国的出兵帮他伐后唐而割让给辽国的,也相当于把这块地卖给了辽国。
前人卖出去的土地,不是被强行侵占的,现在已经是辽人的合法领土。如果宋朝贸然出兵以武力收复,就等于主动侵略,这叫出师无名,但继任者再赎买回来,这种方式既合情又合理这是名义上的考虑。
有人会说辽朝真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甘心放弃燕云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地?
首先,这不是蝇头小利,赵大最终设想是要增加至五百万贯赎回燕云,这些钱对于地广人稀的辽朝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差不多是燕云地区几十年的收成。
其次,是宋朝的军事实力与收复故土的决心。当辽人看到了宋军扫平全国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时那如摧枯拉朽的军事实力后辽帝耶律璟会在心里掂量掂量的,与其与宋军硬碰硬,拿命填坑最后丢了燕云,还不如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拿到手。
反正燕云最开始就是汉人的,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与辽人不同;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城池与关口还要派重兵去把守,对于辽朝这个半游牧半农耕国家而言不容易管理,索性先给了,日后再打呗。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赵大暴毙后,赵二将尚未存够钱的封桩库与部分国库合二为一,改称为“内藏库”,让定向财富变成了可以随时动用的通用财富,继而在真宗朝开始变成了三司(掌管盐铁、度支、户都,为北宋最高财政机构)的提款机,一直到后来百官直接借而不还,封桩库的钱便彻底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