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北伐军尚未有所行动之际,左宗棠已然抵达了玉门关前。
要知道,此次北伐军可谓规模浩大,其中能征善战之士兵多达七十万之众,此外尚有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的军队以及后勤辎重、民团等各类辅助部队,其总人数更是高达一百余万。
如此庞大的队伍,想要完成调动部署,自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然而,再看那西征军这边,情况却大不相同。他们总共仅有七个师的兵力,其中三个师负责驻守原地,而另外四个师则承担起进攻的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刘锦棠所率领的部队以及张耀部皆离伊犁相距不远。正因如此,相较于北伐军而言,西征军的调动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就在刘锦棠获知了中央下达的关于西征军准备征伐伊犁的命令之后,他立刻找来十七军政治处主任于彦陆,并一脸严肃地对其说道:“本官近日听闻,那俄国将领科尔帕科夫斯基极善用兵之道,堪称俄国军中首屈一指的人物。说实话,本官倒是真心渴望能够与其在战场上正面交锋一番,也好亲身领略一下他排兵布阵的高明手段!”
这番话刚说完没过几日,刘锦棠便当机立断,开始不动声色地从南疆往北疆秘密调遣人马。
之所以如此行事,只因他深知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可能让敌人抢占先机。
故而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万全准备,以免一旦战事突然爆发,己方因措手不及而陷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此时此刻,左宗棠身处肃州行辕之中,已经连续数夜难以安然入眠。
他的内心犹如明镜一般清晰:中央之所以敢毅然决然地发起北伐行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历经四年的蓬勃发展,如今的华夏帝国已然粮食充裕,这无疑为大规模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