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浅夏那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听说老板的送水车这几天就没停过,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作业,即便如此,似乎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连带着淡水都成了稀缺资源。”
“林浅夏会在那边等你,开慢点啊。”临行前,一句温馨的叮嘱从叶秋的口中飘来,油老板笑着应承,心中暖意融融,随即加大油门,驾驶着那辆小油罐车,踏上了前往码头的征途。
途中,叶秋决定顺道去拜访卖鱼饵的老熟人。三轮车的轰鸣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不一会儿便抵达了目的地。一进门,他便熟络地递上一根烟,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默契已然在多次的交易中悄然建立。
“老弟啊,还是你爽快,每次都现结,不像那帮珊瑚号的家伙,总是拖拖拉拉,动不动就想着赊账!”鱼饵店老板一边接过烟,一边打趣道,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番话,不仅是对叶秋个人品质的肯定,也似乎不经意间揭露了小镇渔业生态中的一角——信用与生存的微妙平衡。
随后,两人合力将沉重的冻饵箱搬上车,一箱接一箱,汗水在额头上汇聚成珠,却丝毫没有减缓他们的速度。老板细心地用绳子固定好货物,生怕路途颠簸造成损失。“太高了,不绑紧点可不行。”他边说边用力拉扯着绳子,那份对工作的认真与对客户的负责,让人动容。
告别了热情的鱼饵店老板,叶秋驾驶着满载货物的三轮车,缓缓驶向码头。车轮因承重而略显吃力,每一次转动都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望着前方那条通往希望与挑战的道路,叶秋的念头悄然浮现:“是不是该考个驾照,买辆车呢?”这不仅仅是对交通工具的升级渴望,更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规划与期待。
第二天,在晨光初破的清晨,叶秋与林浅夏的身影穿梭于繁忙的农贸批发市场,两人的默契与效率成为了这喧嚣市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三轮车缓缓驶入市场,他们的日常采购之旅悄然拉开序幕。
“老板,这鸡怎么卖的?”叶秋的声音清脆有力,直接切入主题,眼神中透露出对品质的挑剔与对价格的敏感。摊主是一位中年大叔,他笑眯眯地回应:“七块五一斤,新鲜得很,刚宰的。”
小主,
叶秋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谈判艺术”:“六块五吧,老板,咱们也是老顾客了,给个实惠价。”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熟络与诚恳,让人难以拒绝。摊主稍作犹豫,随即爽朗一笑:“行,看在你这么会说话的份上,六块五就六块五,拿去吧!”
一旁,林浅夏手持精致的小包,眼神专注地跟随着叶秋与摊主的交涉,每当叶秋成功砍价,她的眼中便闪过一抹赞许的光芒。待叶秋将挑选好的鸡递给她时,她迅速从包里掏出零钱,动作麻利地完成交易,两人的合作无间,仿佛经过无数次演练。
“老板娘,这青菜怎么卖?”叶秋转向下一个摊位,对着一位正在忙碌整理蔬菜的大妈问道。大妈抬头,笑眯眯地说:“三块一斤,自家种的,保证新鲜。”叶秋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青菜的品相,随后与大妈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成交。
“哎,小伙子,你这买这么多东西,是要开餐馆吗?”旁边卖肉的师傅好奇地问。叶秋笑着摇摇头:“不是,准备出海,得准备齐全点。”言语间,透露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周围的摊主都投来羡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