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观察中灵感

订单暴增的危机仍在持续,五一村的村民既兴奋又焦虑。酸野厂、蜂蜜合作户、甚至鸡蛋、土特产的供应商都因为争夺产能分配和订单资源而争执不下。每个人都想优先满足自己的订单,确保利益最大化。面对这样的混乱局面,苏小婉虽努力协调,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此时,一直默默观察的李成林突然提议:“既然大家都有矛盾,不如让我试试来制定一个分配方案,保准让你们满意!”

李成林向来是个喜欢钻研的“闲不住”角色。虽然他的抓鳝鱼短视频点击率一直不高,但通过拍摄和后期,他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逻辑条理清晰、让观众感兴趣的表达方式。他将这种逻辑思维运用到生活中,逐渐养成了分析问题的习惯。

这次,他观察到五一村的订单矛盾,立刻敏锐地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

1.村里生产资源有限,难以同时满足多种产品的订单需求;

2.每个订单的优先级并未明确,导致各方争执不断;

3.大家缺乏一个科学透明的规则,信任问题加剧矛盾。

这三个问题犹如一团乱麻,让村民们无所适从。但对李成林来说,反而是个展现自己能力的好机会。他打定主意,要利用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来解决这一难题。

为了制定方案,李成林开始了系统的调查。他带着笔记本和纸笔,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主要生产户。

“老陈,蜂蜜的订单总量有多少?”

“成林,这次一共下了六十单,每单平均两斤。我这小作坊一天最多能出四十斤,除非有人来帮我,不然只能排单发货。”

“那你觉得延迟发货的话,客户接受度有多少?”

“延迟两三天还行,再久估计就不行了。”

记录完蜂蜜的数据后,李成林又跑到酸野厂:“大壮哥,这次酸野订单多吗?”

苏大壮苦笑着答:“多得不得了!光电商平台上就有一百多单。每单三斤,客户可不愿意等太久。”

李成林一边记录,一边安抚道:“我会帮你想办法,尽量让你这边压力小一点。”

他花了一整天时间,走遍了村里的各个生产户,记录了详细的数据。

第二天晚上,李成林召集村民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他站在白板前,用粉笔画出了一张简单的图表。

“大家别吵了,我研究了一下,咱们的产能是有限的,但只要分配得当,完全可以保证大部分订单按时发货。”

“分配?你成林哥能有什么好办法?”张二狗嘀咕道。

李成林笑了笑:“我的方法是,按照订单的利润率和客户的重要性来分级处理。具体来说,咱们把订单分为三类:优先订单、次优订单和普通订单。”

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具体的标准:

1.优先订单:利润率高、客户满意度影响大的订单优先安排生产。比如老陈的蜂蜜,单价高且买家多是固定客户,不能轻易得罪。

2.次优订单:酸野订单量虽然大,但单价较低,因此按照下单时间分批次发货。越早下单的客户优先满足,避免积压过久。

3.普通订单:一些低单价、偶然购买的订单,延迟发货影响较小,可以放在最后处理。

“这样一来,”李成林总结道,“我们就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同时保证大部分客户的满意度。”

尽管方案看起来很科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村民之间的情感纠葛就让李成林大伤脑筋。

张二狗当场拍着桌子反对:“凭什么蜂蜜优先?我家的酸野订单才是五一村的代表性产品,不能放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