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虽然说不上精彩,但是好歹中规中矩,该抓的重点也都抓住了。殷怜听完了,又拿出了一篇文,让青年站在编辑的立场上,进行修改和润色。青年看了几眼文章,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因为从文章水平上来说,这篇作品实在没什么文采可言。不过他强迫自己读进去之后,倒是勉强领会到了文章核心。
能被夫人们推荐过来的人才果然才思敏捷,没多久他就把文章重写了一遍。被重写过的文章大致保留了原本的核心思想,却已经是一篇内容完全不同的文章。
殷怜却不是十分满意,又问他,如果是指导原作者进行修改以符合登上报纸的标准,要怎么指导。青年想了想,却十分刻薄地说道:“正常来说,这种水平的文章,根本不可能登上报纸。作者连最基础的把文写顺畅的水平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换一篇文章更好一些。”
他有些太自负了。
这篇文章是殷怜故意从几位夫人的文稿里面挑出来,作为范例的内容。它是殷怜经过衡量之后,觉得内容非常有价值,但是具体的文字需要大幅修改和提炼的文章。
或许因为平时文章写得少,这篇文章有着外行者的某种通病,就是文字啰嗦,详略不当,而且缺乏必要吸引人视线的技巧,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恰当的删改来完成的。
注意,是“删改”,而非“改写”。
在殷怜看来,编辑很多时候的作用,以自己的能力引导作者写出需要的文章的意义远远要大于改稿本身。出版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文章,这些文章不可能靠一个人或者一组人进行创作,必须来自四面八方,让各种各样的思潮进行碰撞,以点燃火花。
事实上,就这篇文章,她之前也让李丽辞尝试修改过。因为提醒了编辑所需要做的工作,所以李丽辞审阅和修改得很认真,至少在殷怜看来,虽然意见还有些太个人化,但是大体上是符合编辑的职责的,至少比青年做的好多了。
之后的意见,殷怜也返还给了作为原作者的那位夫人。
不过此时她是在面试,而非培训对方,所以也没有指出或者矫正对方的问题。青年看上去情商不太高的样子,说话一直比较刺耳,感觉容易得罪人。但是文字功底倒是很好,可也有点自视过高……殷怜考虑了一下,觉得他能够负责的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倾向的,便让他回去等通知书。
之后她又面试了几人,理所当然地一位女性应聘者都没有,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虽然这个时代出来工作的女性已经慢慢在变多,但是比起整个基数来还是很低,基本上能遇上一个有能力又恰好有需求的,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倒是第一个应聘的青年离开之后,李丽辞外泄了一些情绪,拉住殷怜说道:“尔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殷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