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迟来的报复

山盟部落突然间掀起一阵骚乱和叛乱,然而这股动乱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英勇无畏的周武康迅速率领着他那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前来镇压。在激烈的战斗中,山盟部落的力量逐渐被削弱,他们的防线不断崩溃。

尽管仍有一些残余分子企图逃脱,但周军以其有条不紊的作战策略,逐步围剿这些逃窜之人。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策划,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匿敌人的角落。最终,那些逃跑的家伙们也未能幸免,纷纷被周军逐个击破并歼灭。

周武康带领着他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毫不留情地推进到了无声河谷地。此地乃是战略要冲,若不能彻底清除山盟部落的余孽,恐怕日后会给周军带来无穷后患。为了永绝后患,防止山盟部落再度崛起,周军毅然决然地横渡无声江,向着白砚山进发。

当他们踏上这片土地时,眼前所见尽是一片荒芜与破败。山盟部落的男丁们在之前的战斗中几乎已经死伤殆尽,只剩下那些惊恐万分、四处奔逃的妇孺。但此时杀红了眼的周军已然顾不得许多,他们心中只想着完成使命,将所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全的因素统统消灭掉。

于是乎,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开始了。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只要出现在周军视线范围内的生命,都会成为他们手中利刃的牺牲品。一时间,哭喊声、求饶声充斥着整个山谷,而周军却丝毫不为所动,继续执行着他们冷酷无情的任务。

不仅如此,在这场血腥屠杀结束后,周军还点燃了一把熊熊烈火。火势迅速蔓延开来,吞噬了白砚山上的一切。滚滚浓烟直冲云霄,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惨烈悲剧。昔日繁华热闹的山盟部落如今已化为一片废墟,只剩残垣断壁在火海中摇摇欲坠。

那场熊熊烈火仿佛一头失控的巨兽,疯狂地吞噬着一切。它不知疲倦地肆虐了长达四个多月之久,所到之处皆化为灰烬。

曾经繁茂的森林如今都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片令人心碎的焦土。这片土地上弥漫着烟尘和死亡的气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力量的恐怖与无情。

而与此同时,在大周的西方,另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双方军队在辽阔的战场上激烈交锋,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交错闪烁。战士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这场战争的规模空前巨大,参战人数众多,战况异常惨烈。

齐王所率领的军队与郑霆相比,可谓相形见绌。不论是兵员素质方面,亦或是将领们的指挥才能,齐王军皆处于下风。然而,齐王军之所以能够苦苦支撑至今,全赖于其所拥有的先进火器以及险要地形之利。

这场激烈的战争已经持续了长达一年有余,齐王手中掌控的城池数量也在不断锐减,如今仅剩下区区十二座。

眼见胜利在望,郑霆满怀自信地准备带领麾下大军一举攻破齐王的最后防线,长驱直入其腹地。可就在这关键时刻,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郑霆部队的后方突然遭遇袭击!

原来,竟是诚王的军队在暗中作祟。他们看准时机,首先向西凉发起猛烈进攻,并成功地将整个西凉地区完全征服。

随后,诚王军迅速从西凉出兵,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精准而无情地切断了郑霆部队的军需供应后路。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胜券在握的郑霆瞬间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

由于粮草接济不上,郑霆别无他法,只得下达撤退的命令。经过一番苦战好不容易攻占下来的城池,就这样轻易地失去了控制权,这让众多将领们心中愤懑不已,嘴里更是骂骂咧咧个不停。

“朝廷里那帮家伙难道都是吃屎长大的吗?西凉都已经被灭掉这么久了他们竟然还一无所知!等到老子这边粮草被断掉的时候他们才后知后觉,真是可恶至极啊!这样下去这场仗根本就没办法继续打下去了!”其中一名脾气暴躁的武将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破口大骂起来。

这时,另一名看似较为冷静的参谋开口说道:“诸位莫急,其实近一年以来,我们的粮草供应就一直处于短缺状态。而现如今,诚王与齐王显然已经暗中勾结、沆瀣一气,妄图将我们困死在这里。依在下之见,当务之急是迅速撤回河州,先保证自身安全再说其他。”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在场许多人的响应,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只见又有一名将军点头应道:“所言极是,就算我们再如何英勇善战,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那也是徒劳无功。与其在此坐以待毙,倒不如赶紧撤回河州,好好琢磨一下该如何弹劾户部那帮混帐东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传令兵神色匆匆地快步走入大营之中。只见他一路小跑着来到营帐中央,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报——齐王军方向有人送信过来!”

坐在帅位之上的郑霆微微皱起眉头,沉声道:“让他进来。”

小主,

没过多久,一个身形修长、面容俊朗的年轻男子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大营。他目光锐利如鹰隼一般,迅速扫视了一圈营帐内众人之后,方才朝着郑霆拱手施礼道:“郑太尉在上,草民受我家大人之托,特来给您送一封信函。若是其中有任何不妥之处,还望太尉海涵。另外,侄儿尚有要事在身,就先告退了!”言罢,也不等郑霆回应,转身便大步离去。

待那名叫萧季风的年轻男子离开之后,郑霆缓缓伸手拿起桌上的信件。他先是仔细端详了一番信封,然后轻轻撕开封口,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抽了出来。展开信纸一看,不出所料,信中的第一页果然是由那位德高望重的萧阁老亲笔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