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然晓得土司制度与大明的不同。
却没有思考得这般透彻。
因为这些个专有名词,是唯物史观提出来的……
陆知白早有此料,回道:
“陛下,在奴隶制之下,奴隶主掌控着一切生杀大权,他的奴隶如同牲畜一般,只能为主人辛苦劳作、任其随意宰割,基本上没有私人财产。如此一来,又何必累死累活呢?
所以奴隶制终究会被淘汰,被封建制度取代。所谓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国。但又不止于此,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比如周实行分封。‘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但周整体上却是奴隶社会,所以是狭义的封建。
之后的春秋时期,是二者之间的过渡。到了战国,秦王启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其他国家也在改革。在更多社会关系上,逐渐形成了广义的封建社会……”
陆知白顿了一顿,接着说:
“封建制和奴隶制不同在于,有君主,也有臣子,权力层层分明。
百姓虽然需要纳税服役,却也受到律法的庇护,有机会拥有土地、经营生计。
如此一来,便能激发生产活力,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
朱元璋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他,紧接着又问:
“那依你之见,从奴隶制骤然过渡,西南的百姓能够迅速适应封建的规制吗?会不会引发骚乱?”
陆知白拱手,不卑不亢地答道:
“陛下圣明,此种转变绝非易事!所以才提议先以粮食安抚民心,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朝廷的恩泽。
再辅之以教化,使其知晓礼仪、明白律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每一步都需见实效,才可实现平稳过渡……”
陆知白心中却在想,这算啥,还有从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一步跨千年,快过了好几个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呢。
这是兔子家的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的少数民族,又被称为“直过民族”。
不过,那时候的少数民族,没有那么野了。
但在古代可不是啊,深山老林的少数民族,一个个彪得不行,不然活不下来。
在明初实行改土归流,对君主和臣子,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朱元璋听后,沉默良久,在心中仔细权衡其中利弊。
朱标在一旁凝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