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王仙芝·黄巢起义

【大家好~】

【本期我们要讲述的起义故事,发生在唐朝末期,与前面的几个起义故事一样,这一次起义,同样是撼动了整个唐朝的农民大起义。】

【也与隋末相同,这一次的起义依旧可以用得上“大”字来形容。】

【而在这一次的起义故事中,我们主要讲述的其实可以算作是一支起义军——从这支起义军的前期,讲述到这支起义军的延续,而就是这一支起义军,却足以造成巨大且深刻又漫长的影响。】

【以及,这一场起义,包括起义的后续影响,都也算是顺应了时代发展,顺应时势,顺天而为,而非什么疯狂之下所做的逆天之举。至于说为这样的影响填上了最后一捧土的,则是后来的宋朝。】

【当然啦,很多人对于这里面的着名人物都有所耳闻,毕竟这个时期在后来可是被许多文人拿来写小说传奇,比如《隋唐演义》。】

【而由于其起义力量不止一支,所以我们也并不用人名来指代,而是将其称呼为:隋末农民起义。】

【这一场起义故事,我们将之称作是王仙芝-黄巢起义。其中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黄巢起义。】

【想必大家对于黄巢并不陌生,即便不知道起义的具体情况,但也一定听说过黄巢这个名字,更是知道黄巢那几首着名的诗,几乎是颠覆了过往诗句中对于菊花这个意象岁寄托的传统情感和精神。】

看到这里,唐末之前的人们一边等着讲述这一个起义故事,一边对黄巢的诗句产生了好奇之情。

——此前的那些个农民起义军领袖们,倒也不能说全都是大字不识一个、毫无文采,比如张角,比如并非农民出身但确实领导了瓦岗军的李密,但这上面也确实没有讲过这些人有什么诗文传世。

这还是第一次,提到了这种起义军首领的诗句。

不少人其实是有几分惊讶和瞧不起的: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能有什么好文采?

作诗写文,都是需要正经的学识积累的,可不是什么识字、能读文章、会写字就算了的,那完全是两码事。

尤其是还什么“颠覆了过往诗句中对菊花这个意向的传统精神和情感”……呵,颠覆?

在诗文上的大胆创新一向都有,但是能做到真正创新、突破甚至成为新的标杆的,那可真没几个,更多的或是藉藉无名、被人抛之脑后,或是沦为笑柄、用另一种方式被人时时挂在嘴边。

黄巢,会是哪一种?

他的诗文能够出名,到底是因为他这个起义军首领的身份,还是因为诗文水平太过“惊人”,还是因为他真的写的很好?

——当然,两晋以来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们知道这个所谓的菊花的传统风格是指什么,但是两晋之前的人对此还是有些疑虑。

因此,在“历代”之中,便就此讨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