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旧梦时

江南的上元节,总带着些别样的韵致。天刚擦黑,夜幕就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地铺展开来,将白日的喧嚣缓缓收起。

临安城的街头巷尾,早已被喜庆与热闹填满。玉树枝头,层层叠叠地簇拥着银花,那是匠人们精心扎制的花灯,每一盏都栩栩如生,似是从仙界飘落凡间。有娇艳欲滴的牡丹灯,花瓣层层舒展,薄如蝉翼,在微风中轻轻颤动;还有灵动活泼的金鱼灯,双眼闪烁着红光,尾巴摇曳生姿,仿佛在水中自在游弋。这些花灯或高悬于屋檐之下,或错落于街边树梢,交相辉映,把整个街市装点得如梦如幻。

灯市上,人来人往,摊位鳞次栉比。有卖糖人儿的,老师傅手持小勺,在光洁的石板上轻轻勾勒,不一会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糖人便诞生了,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眼睛瞪得大大的,满是期待与渴望。卖香囊的摊位前,五彩斑斓的香囊随风轻摆,绣工精致,香囊里的香料散发出幽幽香气,萦绕在空气中,让人闻之沉醉。还有卖书画的,笔墨纸砚摆放整齐,一幅幅水墨丹青挂在摊位四周,引得文人雅士驻足欣赏,低声品评。

沿着蜿蜒的河道,一艘艘画船缓缓驶来。船身雕梁画栋,装饰得极为华丽,彩色的绸缎随风飘动,仿佛是天边的云霞落入了人间。船上,箫鼓齐鸣,乐声悠扬。吹箫的乐师,双眼微闭,手指灵动地在箫孔间跳跃,那美妙的音符便如潺潺流水般倾泻而出。击鼓的人则满面红光,手臂有力地挥舞着鼓槌,每一下敲击都震人心弦,与箫声相互交织,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乐章。画船缓缓绕过亭台楼阁,亭中的人们或是凭栏而望,或是围坐畅饮,欢声笑语随着微风飘散在空气中。

湖边的亭台,朱栏玉砌,十二阑干曲折环绕。栏杆边,人群熙熙攘攘,似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年轻的姑娘们身着鲜艳的罗裙,裙摆上绣着精致的花纹,走起路来,裙角轻扬,如同一朵朵盛开的春花。她们手中拿着小巧的团扇,半遮着脸,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与同伴们嬉笑打闹。小伙子们则身姿挺拔,穿着整洁的长衫,腰间系着玉佩,在人群中穿梭自如,时不时投去欣赏的目光。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手中紧紧握着刚买来的糖人儿或是小灯笼,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随着人流漫步在这热闹的街市,眼前的一切如此繁华,却又如此陌生。抬眼望去,只见天空中繁星点点,忽然,几盏孔明灯缓缓升起,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它们带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向着远方飘去。我望着那渐渐远去的孔明灯,心中涌起一阵酸涩。我也有满心的话语,想要寄托在这明灯之上,可又能寄给谁呢?

去年的上元节,同样是这般热闹非凡。我与她携手漫步在这街头巷尾,一同欣赏着花灯,品尝着街边的小吃。她的手轻轻挽着我的胳膊,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在我耳边回荡。我们在卖糖人儿的摊位前停下,她看着那栩栩如生的糖人,眼中满是欢喜,我买下一个递给她,她接过糖人,轻轻咬了一口,嘴角沾了一点糖渍,我笑着为她拭去,她脸颊绯红,眼神中满是羞涩与甜蜜。我们又来到画船边,一同登上船,在箫鼓的伴奏下,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她靠在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愿年年如此,与君相伴。”那温柔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然而,如今却只剩下我一人。她离去后,我的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这热闹的街市,这绚烂的花灯,在我眼中都变得黯淡无光。今夜,东风依旧轻柔地吹拂着,可我的身边却再也没有她的身影。月亮不知何时已悄悄爬上了枝头,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天涯。我独自站在这喧嚣的人群中,望着那高悬的明月,心中满是思念与哀愁。

我沿着熟悉的街道缓缓前行,每一步都似是踩在回忆之上。曾经,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如今都只剩下我孤独的身影。那棵老树下,我们曾一起许下心愿;那座小桥边,我们曾一起看过落日余晖。如今,老树依旧,小桥依旧,可她却已不在。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我们曾经常去的湖边小亭。亭中,空无一人,只有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亭中的帷幔。我缓缓走上前,靠在栏杆上,望着那平静的湖面,湖水中倒映着天上的明月和岸边的花灯,如梦如幻。可我的心中却如这湖面一般,泛起层层涟漪。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我轻声吟诵着这首词,泪水不知不觉模糊了双眼。曾经的美好,如今已成为回忆,只留下我在这孤独的夜晚,独自回味。

远处的箫鼓之声依旧悠扬,可我的心却已被思念填满。我知道,这元夕的热闹还将继续,可我的幸福却已随着她的离去而消逝。我在这繁华的人间,守着这一份孤独与思念,等待着或许永远也不会再来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