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伏尧太坑了

我在秦朝当神棍 人酥 2400 字 3个月前

胡亥对季明带回来的东西极为满意,知道了命题人的喜好,等于被划了重点。如此一来,需要温习的东西就变得很少了。

只要将这些内容背的滚瓜烂熟,那不得高分都难。

胡亥有些欣赏的看了季明一眼:“辛苦了。”

季明弓了弓身子,笑眯眯的说:“这是奴婢该做的。”

他这样一弯腰,就把挂在脖子里的转运石露出来了。

季明手忙脚乱,连忙将转运石塞回去。

胡亥好奇的问道:“那是什么东西?”

季明哦了一声,随口撒谎说:“是保平安的。”

胡亥点了点头,也没有深究,就捧着那些资料,回到书房里面刻苦背诵起来了。

至于季明,则握着转运石,笑眯眯的走了。

他也想开了,自己不做胡亥的师父,那就不做吧。其实不做师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暗中帮着胡亥,将来胡亥发达了,一定会念旧情。若胡亥倒霉了,自己又不会受到牵连。

季明觉得自己真是越来越聪明了。于是他笑眯眯的走到小乙房门跟前,轻轻敲击了几声。今夜,两人要促膝长谈了。

…………

深宫之中,有一处院落,被侍卫团团围住。这里与其他地方完全隔绝,连一只鸟都飞不进来。

而那些命题人,就住在这里。

他们每天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讨论着如何出题。

开天辟地头一回科举,这些人都没有经验。所以也没有分科出题的意识,干脆按照顺序,先出了文学题,然后是算学,是常识,是策论……

文学题最简单,无非是古圣先贤的经典罢了。

周青臣出题的时候,有意的避开了论语。别人不小心出到论语的时候,他也找了个借口,把相关的题目删去了。这样一来,就不会落人口实了。

周青臣的做法,并没有引起别人的不满。因为大伙似乎都在做同样的事。

周青臣纳闷的看着自己的同僚,这些人似乎人人都有怪癖,有的人不喜欢尚书,有的人不喜欢庄子……真是奇怪。

等文学题出完之后,众人开始攻克算学题。

这些人都是饱读诗书的大文学家,但是对于算学题,有点抓瞎。这倒不是说他们不懂算账,只是从来没有把算账当成一种学问罢了。

最后讨论了一番之后,大伙决定按照周青臣的提议。把算学题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容易。全都是加减乘除之类的题。只要认真,只要会算数,这些分都能拿到。这一部分占三十分。

第二部分难度中等,是一些应用题。

诸如曹操带兵数万,赤壁一战,被灭掉了九成九九,走华容道的时候只剩下三百人马。请问战前曹操有兵马几何?

又或者,某粮仓可储存粮食百石,有农夫每日运进去粮食一石,但是仓内又有硕鼠一窝每日偷吃粮食一斗。请问需要多少时日,才能将粮仓存满……

诸如此类。

这一部分题目,也是三十分。

老实说,能把这两部分答出来,基本上就可以及格了。

至于第三部分,分值是四十分,难度也比较高。大多都是鸡兔同笼之类的题目。

为了出这些题,命题人不知道翻遍了多少古书,从里面拿出题目来,认真研究。他们没有直接出原题,而是对题目进行了变化,免得被考生猜到端倪。

等算学题出完了之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掉了一大把头发。

然后是常识题。

这些人又开始抱着古籍发愁。有时候,他们恨不得请几个方士来,毕竟那些方士毕生都在游历天下,见多识广。

但是最后,命题人忍住了。

除了周青臣之外,他们都不是李水的人。自然不肯请方士了。那些方士几乎全都投靠了商君别院,请方士来出题,商君别院就太占便宜了。

等前三项好容易出完了,最后轮到了策论。这时候命题人才松了口气。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洋洋洒洒,分析天下大事。而且策论这东西,出一道题就可以了。

最后他们用三国作为背景,结合大秦施政中遇到的问题,出了一道策论题。

题目搞定了,命题人却不能离开这个小院。于是每天都无所事事,就在那坐着闲扯淡。只等着科举结束,他们才能回家。

…………

王氏府中,王恒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面来回踱步。

科举眼看就要到了。科举一结束,陛下就有了精力。到时候一定会过问项梁谋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