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邺城拥有全套设施和工匠的情况下,合力完成的结果。
“那就下个月初吧。”张宁心算了一下日子,脱口而出道。
“至于书院里的老师……我曾经教授过的孩子们大多已经成人。”
“除了去各县任职的,品行高洁、学而优者可为师。”
自己教了不少拥有现代知识的学生,再由他们教导下一代,倒还真有点薪火相传的意思。
“如此最好,只是书院还未曾有名,还请圣女赐名。”黄炳又笑着在一旁提醒。
书院的名字?
张宁面色稍微严肃了一些,在这乱世,自然不能随意取个寻常的。
沉默了一会儿,她轻声出言道:“便叫它普济书院吧。”
“普济。”黄炳重复了一句,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起来,“此名甚善,甚善!”
普济,是为普济万民,匡扶天下之意。
“至于书院院长。”说到这里,张宁顿了一下。
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上不正则下不歪。
不仅拥有良好的道德观,还得大公无私。
只是这个时代的士人显然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就像人人称颂的名士管宁,虽然表面高尚,擅长以德服人。
可实际上,这样的道德楷模,真的值得人人称颂吗?
《三国志管宁传》曾经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管宁曾经在一处隐居,那里的老百姓经常会因为争夺井水,搞得大打出手。
于是管宁就买了很多容器放在井边,都接好水,让村民不用争都有水用。
村民知道后,就都被他感动了,以后再也不争了。
一天,邻居的牛踩踏了他的田,他反而把牛好好得饲养起来,还给邻居。
邻居知道了后大惊,比犯了重罪还惭愧。
若是寻常人看来,只会觉得管宁道德高尚,仁义宽厚。
仿佛他周围的老百姓,也愿意接受他的教化,环境也是一片安宁祥和。
可真相是,如果有人敢不买管宁的账,不接受他的调解,是一定会倒大霉的,甚至可能丢掉性命。
比如夏侯惇曾经因为有人辱骂恩师,便亲手将那人杀了,后来还因为这件事成为了当地人的偶像,变为美谈。
像管宁这般名动天下的名士,自是有无数个夏侯惇愿意站出来为他解决麻烦,制造更多的美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的恩师给你面子,你若是不识抬举,被杀了不是活该么?
杀掉你这样的人,谁见了我不会敬重三分?
在这个世道,虽然乱匪横行,可是面对在野的儒家宗师,往往不敢侵犯。
如郑玄、胡昭这样的人,始终不愿意做官。
并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因为不做官一样尊贵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