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跑官

接下来两天,整个大内,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各家外戚和命妇们,纷纷入宫道贺。

庆寿宫里,从早到晚都沉寂在喜庆之中。

也就是因为高遵裕的缘故,向家、高家在尘埃落地前,还不敢半场开香槟,不然她们指定能搞出更大的排场。

而在这些喧闹中,石得一的探事司,向赵煦上报了一个消息。

驸马都尉、晋州观察使王师约的孙女与孙家正店的孙赐的长孙,定下了婚约。

赵煦听完,抿了抿嘴唇,问道:“驸马都尉的那位孙女,今年几岁了?”

“回禀大家,似乎是三岁……”

“这么急啊!”赵煦轻声道。

石得一低下头去,不敢接这个话了。

赵煦也不再说什么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权贵和商贾的联姻,是没有人能拦得住的。

现代如此,在大宋同样如此。

而且,大宋的情况比之现代要特殊一些。

因为在大宋,嫁女对贵族来说,是个很花钱的事情。

级别越高的贵族,嫁女要给的嫁妆就越多!

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一位公主出嫁,仅仅是嫁妆,就要准备至少价值七十万贯的嫁妆!

若算上昏礼、建宅费用,起码奔着百万贯去了。

赵煦的父皇,当年就曾与大臣们吐槽:“嫁一公主,至费七十万缗!”

便是普通百姓、平民,想要顺利的把女儿嫁出去。

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

数十年前的庆历时代,范仲淹创办义庄,在其义庄中规定,范氏宗族的女儿出嫁,可从义庄支三十贯助嫁!

民风如此,以至于民间有谚语:盗不过五女之门。

谁家要有五个女儿,连盗贼都会绕着他家走。

因为傻子都知道,这家肯定没有钱财可被盗的。

于是——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所以,权贵家族,为了避免嫁女儿嫁个家道中落的结局。

常常会将庶出的女儿下嫁给商贾,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嫁妆支出,顺便还可以赚一笔彩礼。

而商贾们,也乐意娶一个权贵家的女儿,以此攀龙附凤,并获得来自权力的保护。

于是,这种婚姻,在事实上成为了一种交易。

所谓的女儿,更像是这场交易的添头。

与之相反的,则是每次科举发榜后的榜下捉婿。

商贾、权贵们,为了抢一个进士女婿。

直接砸钱!在榜下,用丰厚到难以想象的嫁妆来招婿。

这其实,同样是一种钱权结合。

王师约不是第一个做这种事情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还有什么事情吗?”赵煦看向依然站在自己身边,没有离开的石得一。

“回禀大家,确实还有个事情……”

“嗯?”

“权京西路转运使向宗旦,前些时日入京时,据说曾在秦赵国太夫人面前,说了许多曾学士的好话……”

“其由携厚礼,去见了高家的高公绘、高士充等人……”

向宗旦,是向宗回、向宗良的堂兄。

赵煦听着,眯起眼睛来,道:“难怪太母昨日,问我是否还记得出知扬州的曾学士。”

“看样子曾布是想回朝了!”

“向宗旦怎么和曾布攀上关系了?”赵煦明知故问的问道。

“奏知大家,向宗旦的长子向子莘,乃是曾学士的东床。”

“原来如此!”赵煦点点头。

这个事情,他当然知道,因为上上辈子,曾布对赵煦自爆过朝中大臣的姻亲关系——向子莘是臣婿,李夔是黄履甥,章延是惇(章惇)侄……

而向子莘和曾布女儿生了个儿子叫向汮,此人在南宋时,曾在舒州为官。

在舒州为官期间,向汮通过自己的关系,整理、珍藏了王安石曾孙王钰的《临川先生集》一百卷。

而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在现代,被称作《王文公集》。

因为王安石长期受到攻击,所以其文集不受重视,缺乏保护和传承。

所以到现代只流传下来了明代刻本,王钰所编的那一百卷《临川先生文集》,只流传下了两套残缺的孤本。

一套被小日子的宫内厅馆藏。

另外一套,则在上海博物馆内。

这两套都是残缺的,小日子的只有七十卷,上海博物馆内只有七十二卷。

但是,在2020年,一个石破天惊的事情出现了。

从民间发现了,有着‘向氏珍藏’藏印的三卷残本。

而且,这三卷残本,刚好是上博所缺失的二十七卷中的三卷。

当时,赵煦跟着自己的老师,参加了好几场‘向氏珍藏龙舒本临川先生文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