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遗漏证据,四人皆是亲力亲为。
同贡举法一样。
三舍法政策下的所有考试都施行的是封弥誊录。
这为苏良等人查阅试卷添加了一些难度,还要处处与考生的名姓对照。
不过,四人很快就找到了所有考生的资料。
……
眨眼间,就到了近午时。
这时。
张茂则道:“吴相,包学士,歇一歇吧,我已让人准备了馄饨,吃完再查!”
包拯和吴育都已年逾五十,论精力远远比不上苏良。
根本经不起这样折腾。
苏良也道:“二位,歇一歇吧!”
吴育胸膛一挺,道:“老夫还有劲力,等会儿再吃。”
吴育面色有些苍白,但他还是要坚持。
他不想待回朝后,在官家眼里留下一个查案时体力不支的坏印象,他还想着往上爬一爬呢!
朝内的富弼、欧阳修、宋庠都在努力。
他才五十岁,五十五岁能任首相,都算得上是年轻的首相。
就在这时。
包拯突然道:“吴相,景明,我有新发现。”
“这些试卷皆是今年年初的月考试卷,竟然还有诗赋考试,并且还算在总成绩中,这不对劲啊!”
科举改制后,三舍法的考试是不再考诗赋的。
而今还依然存在诗赋考试且计入了考生的总成绩中,显然是不合规矩的。
仅从这一项看来,南京国子监监丞许徽之便有失察之罪。
片刻后。
吴育也有了新发现。
“自今年年初,擢升为内舍生和上舍生的生员,皆是富贵家庭或书香门第的子弟,而落选的学子,所作文章比他们好,分数却不高。此外,这些人的策论观点有些雷同,几乎同时升了上舍和内舍,不对劲!”
当即,苏良、包拯和张茂则三人围绕这个发现,认真研究了起来。
最后,四人得出了两个结论。
其一,南京国子监月考、季考中,存在已被淘汰的诗赋考试,且被算入总成绩内。
其二,今年擢升为内舍生和上舍生的生员,策论雷同化甚高,有些比他们还要优秀的策论或是低分,或因品德有失,丧失了晋升机会,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家贫。
这两个结论说明——
南京国子监三舍法的考核规则与朝廷的规则严重不符,存在大问题。
苏良虽不知此问题与周元溺亡有何关联。
但能够确认的是,南京国子监监丞许徽之有问题。
包拯喃喃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京国子监的源头,不就是许徽之吗?”
吴育点了点头。
“三舍法施行后,学官之权甚至远大于科举官之权,他们完全能决定一众考生的仕途,看来许徽之没有对咱们说实话啊!”
吴育胸膛一挺,朝着外面的护卫道:“立即唤许徽之!”
张茂则苦着脸道:“吴相,先吃碗馄饨吧,身体最重要,没了身体,什么都没了。”
听到此话,吴育也不再犟,当即道:“行,先吃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