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新朝派遣一支军队出征,目标直指西汉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境内。
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当地的高句丽首领侯騊惨遭杀害。
侯騊之死令高句丽陷入一片混乱,而朱蒙之子琉璃则趁机兼并了高句丽县。
由于吸纳了当地大量人口,于是琉璃将政权正式更名为“高句丽”,以加族群快融合。
面对王莽新朝军队咄咄逼人的攻势,琉璃当机立断,决定率领众人向东迁徙,以求避开这场战乱,寻得一方安宁之地。
在东汉时期,这高句丽也没少折腾。
他们先是被汉和帝给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接着又遭到了汉灵帝时期边郡的暴揍。
结果两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乖乖地归顺东汉,成为了附属之国。
没错,就连在那混乱不堪的东汉末年,他们本来打算是趁病要命地跟大汉王朝干了一仗。
结果依然是毫无悬念地被揍得屁滚尿流,最后不得不派遣使者入朝,表示愿意永远做汉朝的藩属国,以求自保。
因为高句丽,是从扶余国分裂出来的一支旁系王族分支。
自建立以来,双方之间就纷争不断,彼此间的争斗可谓是此起彼伏。
东汉末年动荡不安的时期,当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后,并没有乖乖局限于辽东郡。
而是便立刻染指辽西郡、辽东属国、玄菟郡等地,成为事实上的辽东唯一话事人。
面对东北两大胡人国度,采用一种极为巧妙的策略“拉一家打另一家”。
这种手段旨在通过挑起双方的矛盾冲突来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从而实现自身势力的扩张和壮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句丽与扶余两国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简直可以说是打得不可开交,甚至到了把狗脑子都给打出来的程度。
然后就在这场混乱不堪的战局中,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短短二十年后,东北地区,真正能够掌控局势、发号施令的人已不再是他们两个之一,而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辽东公孙氏。
这里提一下,尽管此时的公孙氏尚未正式称王,但实际上他们在内部已然建立起了一个割据政权,并逐渐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