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没想到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说出如此豁达之语,对柔奴大为赞赏,当即为她填词写了一首《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巩和宇文柔奴的故事也因为苏轼这首词传为佳话,黄湛的第一首歌名就叫做《点酥娘》,以柔奴为第一人称写的歌词。
这页纸上不单有歌词背景介绍,还有黄湛设想的曲谱类型,伴奏乐器,大概的节奏风格都有了。
“有资料记载王巩善于吹笛子,这一项正符合你的特长,曲谱伴奏以笛子为主,我的想法是加入广西山歌中的一些曲调,整体风格要轻快明亮,适当加入一点高音节奏!”黄湛在一边说道。
“这是为梁艾莎写的歌吗?”
“我看了那小姑娘比赛唱的几首歌,她很适合唱这种类型的歌,歌词背景虽然是个爱情故事,但是这首歌不涉及爱情,主要体现青春少女的活泼俏皮和坚强自信的精神风貌!”黄湛介绍道,从神情看的出来,显然对自己创作的这首歌很满意。
曾凡不置可否,继续看第二张纸,这上面字少多了,只有简单十几句的歌词,伤感情歌的类型,歌词语句很文雅,显然也是用了一番心思,歌名《相思令》。
以词牌作为歌名,歌词却并没有完全按照宋词格律写,而是黄湛自由发挥,当然也很有古风,不像现代流行歌曲那么简单直白。
心里默念歌词,曾凡在脑海里也在想着该搭配什么样的曲调,他没见过别人怎么作曲,因为他之前专门对各种经典的乐曲乐器做过研究,设想曲调的第一项是选择哪种频率更容易引起听众大脑共振,怎么样把这些频率合理分配到整首曲子中去。
这些容易共振的频率还必须和相应的歌词协调一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频率搭配能调动起人不同的情绪,欢快,愤怒,悲伤,感动等等不同情绪需要的频率差别很大,有经验的作曲家可以有意识的进行运用,就更容易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旋律。
他的经验来自于那半年多的实验研究,对各种乐器经典乐曲和声音作用于人脑时候的反应,这些数据是任何一个作曲家都不具备的,他是用科学分析的方法作曲。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