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流华录 清韵公子 1840 字 9天前

孙原身处硝烟弥漫的战场,身心俱疲,唯有心中那一抹未曾消逝的忧虑,未曾放松。他将目光从远处的战局收回,低头捻着手中那封简陋的书信,笔走龙蛇,疾如风雷,几行字迹飞快地落下——他将急报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命令他们立刻送往魏郡太守府。这封信里,传递的不仅仅是战局的变化,更多的是一份愁绪与权谋的布局。

华歆此时虽然远在北中郎将营中,承受董卓压迫,实际上却是孙原的心腹,魏郡太守府的驻官。如今董卓既接手了北中郎将的军权,华歆迟迟未归,孙原心知肚明:此人若在董卓眼皮底下久待,恐怕有些事会无法控局。为了避免事态复杂化,孙原在信中写明,让华歆速速回归魏郡太守府,维持府中的事务,尤其是在他不在时,更要谨慎应对,切莫让董卓以“示好”之名,借机瓜分魏郡之势力。

与此同时,张鼎和董卓联合带兵截杀黄巾军援军,这本是魏郡太守府与董卓之间的一个微妙交易。魏郡虽表面上配合,却心知肚明,自己并不打算分享这场战斗的功劳。孙原此刻虽身陷战场,但手中的策略与棋盘却不敢有丝毫懈怠。魏郡太守府的力量、权谋,若没有清晰的边界与分割,恐怕最终会被董卓无情地蚕食掉。

孙原无奈,但不能急躁。正如他眼下的境遇,倘若急功近利,反倒容易坏了大计。他依靠着一封信,托付在郭嘉与沮授之手,寄托希望于他们那深不可测的智谋。

几日之后,郭嘉终于收到消息,心中的焦虑难以遏制,立即前往流民大营。这片营地,一片昏黄的沙尘,风中带着铁血与汗水的气息,新军的训练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艰难。颜良、文丑、高览三位假司马早已整装待发,按照计划,开始将这些流民磨砺为战士。可此时,郭嘉的心情却无比沉重——他走进营地,看到一排排脸色苍白、步伐蹒跚的流民士兵,内心的焦虑愈加深重。

“诸位,训练进展如何?”郭嘉语气沉稳,但每一字每一句都带着一种迫切的意味。他明白,若这支新军不能尽快拥有足够的战力,他魏郡的未来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颜良一身铠甲,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神情坚毅:“奉孝,军中士兵大多出自贫苦流民,身体素质普遍不佳,且没有经历过严苛的训练与战斗。如今的训练进度,勉强能做到组织阵势,合兵一处,但要达到真正的战力,仍需时日。”

文丑也开口道:“这些流民本来吃不饱,战力极为有限,董卓军乃大军,物资充足,军中士兵早已养成战斗之习,而我们这支新军,粮草不足,士气低迷,纵使训练得再好,如何与董卓军、黄巾军抗衡?”

高览则低声道:“若是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或许还能逐渐有所起色,但若急于出战,恐怕我等将会面临惨重的损失。短期内,流民军的战斗力实在难以保障。”

郭嘉紧握双拳,心中暗自盘算。他已料到新军的困难,但却没想到竟会如此严峻。眼前这支军队,虽然拥有大批的兵员,却无论在士气、装备,甚至基本的体能上,和董卓军、黄巾军之间的差距都显得如此巨大。他感到一丝无法言喻的焦虑和压迫,然而他也深知,时间已不容他再等待。

“那便先暂时强化他们的基础。”郭嘉沉默片刻,终于开口,“组织合练,训练基本的阵形与配合。战术不在多,而在精。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使他们能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应变能力。”

颜良闻言,点头同意:“明白,奉孝。”

然而,文丑和高览的眉宇间却依旧带着几分不安。新军是否能在实战中披荆斩棘,恐怕只有上战场,亲自面对敌人时,才能揭开那层遮掩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