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老当益壮

当然,在巴伦的改变下,现在的英伦同前世相比还是有了一些不同的。

金融业尚且不提——虽然说巴伦的主要盈利业务就是金融投资,但本身前世的时候伦敦就一直都是世界金融中心,即便是在美利坚的各种压力之下,在金融行业,依然能够同纽约相媲美。

并且在一些方面来说,比如外汇市场和结算市场等方面,还是要强于纽约的。

而制造业方面,虽然巴伦所控制的一些产业,都在华夏有投资,但那转移的也都是技术含量不算是顶尖的制造业(当然,即便如此,这样的制造产业也是同欧美的高技术产业相比,依然还是全球80%以上的国家很难去拥有的),最高精尖的产业,比如豪华汽车、芯片、通信技术等产业,依然还留在英伦本土。

这已经比起来原时空的英伦,相关的产业都被其他的欧美企业收购,产业也开始转移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要知道,在欧美这样的制度下,不管是什么样的政党或者是那些国会的议员们,他们的政治诉求,在背后都是有相关的资本支持的。

说白了,在英伦,疑欧派和亲欧派,其本质上就是有相关利益的资本在背后的推动,举一个例子,就是在原时空的时候,英伦的制造业方面,相比法国、德国等其他欧陆国家,已经非常少了,而英伦最重要的产业,就是金融业和服务业。

那么对于同欧洲的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华夏的谈判,那么双方协议的内容,法德两国作为主导的欧盟首先考虑的就是制造业的利益条款,这对于英伦来说,是很难受的。

因为英伦在金融和服务业上是能从华夏赚钱的,但这并非欧盟其他国家的利益所在,那么双方相关协议谈判的重点必然放在制造业上,这反而会损害英伦的利益——就比如巴伦前世的时候,欧盟针对电动车对华夏的壁垒,这对于法国、德国这样的汽车生产大国,以及拥有他们非常多相关产业配套的其他欧盟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但这对于当时国内的汽车产业已经萎靡的英伦来说,根本就是没有必要的事情——因此当时英伦反而是对华夏电动车相对开放的国家。

这些资本或者说产业的诉求,也代表着那些议员们的“金主”的诉求,反映在英伦的政治上面,自然疑欧派的势力就会大涨。

不过英伦也不是没有制造业和出口的需要,因此只能说虽然在保守党内部疑欧派渐渐占据主流,但工党的态度,依然是以亲欧派为主——在布莱尔任上的时候,就积极推动英伦同欧盟的融合,而布朗的“疑欧”主张,还是主要集中在金融方面——他毕竟是财政大臣出身,对于英伦的金融地位还是非常重视的。

那么巴伦希望改变英伦最终的脱欧结果,除了资金支持一些亲欧派组织对民众的宣传以外,更重要的,是扩大英伦制造业的实力,令英伦能够在这方面的利益诉求,至少不至于同欧盟相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