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的部件,杨小涛明白,这就是正式实验前的模拟。
通过模拟来获取数据,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同样珍贵。
而这外壳的构造也是在摸索中不断模拟可能的情况。
将这些情况全部考虑到,消除隐患,获得最大成功率。
想通这些,杨小涛开始在心里计算。
如果这次精密度达到要求,那也不用多说,直接完成任务。
可要是没有达到要求,那就继续提高精密度吗?什么时候是个头?
人力终有穷尽啊。
在这里,需要坚定信仰,更需要相信科学。
毕竟,这里隐藏的可是科学的魔力,想要释放出来,不重视科学可不行。
但另一条路在哪里呢?
直接浇筑一整块钢板显然不成,那就只能制造了。
杨小涛托着脑袋,手上的铅笔在纸上漫无目的的画着,不时抬起头看看窗外,阳光刺眼,让他下意识的往一旁躲闪。
“为什么会破,会裂开?”
脑袋躲到一旁,阳光照不到。
随后又看向烈日,眼前是一团耀眼的光芒,避上眼睛仍旧有一块块奇怪色斑。
“这太阳,是光源。那爆炸的瞬间,不就是个球吗?”
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直线的。
从一点或者一团爆发出来,然后射向四周。
那.
“等等.”
杨小涛突然找到了一丝灵感,虽然不知道对不对,但不试试,谁知道对不对?
“结合处之所以破开,因为里面的压力太大了。”
“压力,压力来自哪里?”
“为什么会有压力?”
“对了,是,爆炸反应产生的压强.”
一个个问题从脑海中蹦出,而后在纸本上迅速记下。
物理学上的压力,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垂直作用力。
杨小涛在垂直作用力上重重划线。
那么影响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在之后,杨小涛郑重写下一个公式。
一个前世物理课上很简单的压力公式。
F=PS
“那么,要保持外壳承受的压力一定,而压强逐渐变大的情况下,只能减少受力面积。”
“问题来了,怎么减少受力面积?”
杨小涛歪着脑袋,想着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大的情况。
要用什么结构才能保持接口的受压面积最小?
而且压力来自各处,那力的作用是混乱的,为何不利用内部压力让结合部更紧呢?
两个方向,让杨小涛陷入沉思。
看着身旁的图纸,杨小涛突然定格在连接处,那是单纯的将两片钢片加工成齿轮状,然后啮合在一起固定住。
包括现在提高的精度,就是将两个齿轮的精确度提高上来,减少缝隙。
杨小涛看着设计图上在钢片末端加工的要求,突然杨小涛在接口处用力一划,将接触面拉上,看上去就像是接触面上多出来个半圆,不,应该是个管锥体。
突出的一块隐没者内部,这样内部不管来自哪方面的压力,只有正面接触的那一条线承受着最强压力。
而且,除了这条线外,其他方向的压力作用在这圆锥体上时,都会迫使连接处更加紧密。
想到就做。
杨小涛重新找了一张纸,将原先的工件图纸进行修改。
半小时后,杨小涛看着修改后的图纸,放下手上的铅笔。
他觉得,这个方法,值得一试。
起身,来到张老道办公处,看着屋子里没人,杨小涛便前往车间。